金武士UPS电源ST3310KS 10KVA8KW 三进三出 外接电池组
金武士UPS电源ST3310KS 10KVA8KW 三进三出 外接电池组
额定容量 | 10KVA/9KW |
型号 | ST33 10KS |
面板显示 | LCD+LED 显示UPS工作状态、负载大小及故障提示 |
ST33 10KS输入参数
整流器类型 | / |
额定电压 | 220Vac |
输入电压范围 | 207~475Vac 三相四线+接地线 |
输入频率范围 | 40-70Hz(可调) |
电流谐波 | <5% |
输入功率因数 | ≥0.99 |
ST33 10KS输出参数
额定输出功率 | 10KVA / 9000 W |
额定输出电压 | 380Vac(1±1%) 三相四线+接地线 |
输出电压失真度 | 失真度<5%(100%非线性负载) |
输出频率 | 在电池逆变工作状态下,输出为额定阻性负载,数量频率应不宽于(50±0.5)Hz |
额定电流 | 15A |
输出功率因数 | ≥0.9 |
输出谐波 | ≤3% |
波峰因素 | 3:1 |
工作方式 | 在线式 |
输出波形 | 正弦波 |
输出过载 | 负载≤110%,60min,105%±5%<负载≤125%±5%:10分钟, ≤150%,维持1min,≥150%,转旁路 |
切换时间(ms) | 市电电池切换时间:≤0ms;旁路逆变切换时间:≤1ms |
保护功能 | 短路保护、输出过载保护、风扇故障告警、电池低压保护、输出过欠压保护、防雷保护 |
通讯功能 | RS232通讯口,SNMP监控卡接口 |
效率 | >92% |
EOC/EPO | 可选 |
ST33 10KS电池和运行时间
电池型号 |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
标机后备时间 | 30分钟到8小时可选 |
电池包型号 | - |
电池典型充电时间 | 10小时 |
电池电压 | 192VDC |
电池节数 | 16 |
充电电流 | 5.5A |
ST33 10KS系统参数及标准
安装方式 | 塔式 |
整机效率 | Up to 90% |
电磁兼容 | ICE/EN/AS 62040-1;CISPR 22 A级 |
浪涌保护 | ICE/EN 62040-2,满足ICE/EN 61000-4-5 |
防护类型 | IP20 |
短路保护 | 有 |
ST33 10KS通信和管理
有声报警 | 市电停电时报警4秒一次:特别的低电池报警每秒一次 |
ST33 10KS物理指标
L | 533.00 mm |
W | 260.00 mm |
H | 490.00 mm |
重量 | 29 KG |
颜色 | 黑色 |
ST33 10KS环境
工作环境 | 0 - 40 °C |
工作相对湿度 | 20%-90% |
操作高度 | 0-1500米 |
存储温度 | -5 - 45 °C |
存储相对湿度 | 0 - 95% |
存储高度 | 0-1500米 |
听觉噪音距设备表面 1 m 处 | ≤60.00 dB |
ST33 10KS保修
标准质保 | 3年内维修或更换 |
日前,在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电力供需形势和未来常规电源发展来看,加强电力供应体系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任务,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
《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各类技术多元发展,创新示范应用陆续落地,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日益健全,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8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约2270万千瓦/4878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约260%。
《报告》认为,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预计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可凭借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从技术路线来看,预计未来以储能时长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专家表示,过去一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技术多元化趋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能力不断增强。
专家们认为,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的综合性能和经济性;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与风光发电、电动汽车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良好局面;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推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创新应用,促进发挥多元价值;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储能人才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型储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