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OWER蓄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和保管蓄电池
T-POWER蓄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和保管蓄电池
T-POWER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和保管蓄电池
1)早期损坏的原因
①极桩和夹头大小不符合,安装过松,则接触不良,不能正常工作;安装过紧,拆装时猛打猛撬,易使极柱损坏。
②固定不可靠,车辆在行驶中产生剧烈震动,使胶封、外壳和盖等裂开。
③充电电流过大,造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加速脱落。
④起动时间过长,使理士蓄电池急剧放电,造成极板弯曲,活性物质崩裂。
⑤长期在充电不足的情况下放置或使用,使极板硫化。
⑥电解液面低于极板,使露出部分硫化。
⑦电解液中含有杂质,主要是蒸馏水不纯及配制电解液时用了铜、铁等金属容器。这些杂质在蓄电池内会形成"小电路",使蓄电池加速自行放电。
(2)正确使用和保管圣阳蓄电池的方法
①应保持外壳清洁,如电解液泄出过多时,要用苏打水或温水将外壳擦抹干净。
②加液盖要旋紧,通气孔要疏通。
③极桩和夹头要保持清洁,使接触良好。连接好后更好涂一层凡士林或黄油。
④T-POWER蓄电池托架要用橡胶、毛毡等软性物质垫好紧固。
⑤液面应高出极板10~15mm,并要时常检查,及时添加蒸馏水。河水和井水含有大量矿物质,绝不能使用。如因跌损和漏掉,应补充电解液并测量比重。
⑥及时调整电解液比重,并要预防冻结。理士蓄电池在0℃以下的条件使用。可将电解液密度适当提高些(参考表75),以防止电解液结冰而冻裂外壳。
⑦每次起动不得超过12秒,使用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连续使用3次以上时,应间歇15分钟后才能再使用。
⑧充电系的工作应正常,充电量应适当(未经证实是调节器有故障时,不得随意调整调节器)。
⑨停驶的车辆,每月要充放电1次。冬天应放在5℃以上室内以防冻坏。
⑩长期不用应进行干保存。停用时间超过1年,或停用期间不可能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应采用干保存(即不带电解液保存)。其处理方法是:先将蓄电池用20小时率电流充足电后,再以此电流放至单格电压为1.90伏,再倒出电解液,注入蒸馏水浸润12~15/小时(每隔3小时换一次蒸馏水,约换4~5次),使极板微孔中残留的电解液得到充分调稀。再按蓄电池的种类,进行干保存。
(三)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基本原理
在铅酸蓄电池中,正极板为PbO2,负极板为 Pb,电解液为H2SO4。将其正、负极板插入电解液中,正、负极板与电解液相互作用,在正、负极板间就会产生约2.1V的电势。电池在完成充电后,正极板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为海绵状铅。放电后,在两极板上都产生细小而松软的硫酸铅,充电后又恢复为原来物质。铅酸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可逆反应理论比较复杂,目前公认的是哥来德斯东和特利浦两人提出的“双硫酸化理论”。该理论的含义:铅酸蓄电池在放电后,正、负电极的有效物质和硫酸发生反应,均转变为硫酸化合物(硫酸铅),充电时又会转化为原来的铅和二氧化铅。其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正极
2PbO2+2H2SO4 →2PbSO4+O2↑+2H2O
负极
Pb+H2SO4 →PbSO4+H2↑
总反应
2PbO2+3H2SO4+Pb→3PbSO4+2H2O+O2↑+H2↑
从以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看出,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正极的活性物质二氧化铅和负极的活性物质铅都与硫酸电解液反应,生成硫酸铅,在电化学上把这种反应叫做“双硫酸盐化反应”。在蓄电池刚放电结束时,正、负极活性物质转化成的硫酸铅是一种结构疏松、晶体细密的物质,活性程度非常高。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正、负极疏松细密的硫酸铅,在外界充电电流的作用下会重新变成二氧化铅和铅,蓄电池又处于充足电的状态。
由此可知以上反应是可逆的。正是这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使蓄电池实现了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功能。人们在日常使用中,通常使用蓄电池的放电功能,把充电作为蓄电池的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充足电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保持电池内化学物质的活性,而在蓄电池放电以后,如果不及时充足电,电池内的活性物质很快就会失去活性,使电池内部产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对太阳能蓄电池和其他用途的铅酸蓄电池,应充足电保存,并定期给电池补充电。
电解液
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用蒸馏水稀释高纯浓硫酸而成的。它的密度高低视铅蓄电池类型和所用极板而定,一般在15℃时为1.200~1.300g/cm3。蓄电池用的电解液(稀硫酸)必须保持纯净,不能含有危害铅酸蓄电池的任何杂质。电解液的作用是给正、负电极之间流动的离子创造一个液体环境,或者说充当离子流动的介质。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对蓄电池的工作有重要影响,相对密度大,可减少结冰的危险并提高蓄电池容量,但相对密度过大,则黏度增加,反而降低蓄电池容量,缩短使用寿命。应根据当地Zui低气温或制造厂家的要求选择电解液相对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