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蓄电池ST100-12 12V100AH系列说明
蓄电池技术特点:
凝胶电解质
采用日本高纯度气相二氧化硅配制的专用胶体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各部分分布均匀,不存在酸液分层现象;
采用过量的电解质,电池散热性好,电池在高温及过充电的条件下,日本汤浅蓄电池不易出现干涸和热失控现象。
专用隔板
采用欧洲AMER-SIL公司PVC-SiO2池专用微孔隔板,内阻小,孔率高,与胶体电解质亲合度高,电池循环使用寿命长;
专利安全阀
专利迷宫式双层防爆滤酸阀体结构,安全阀开闭灵敏,滤酸装置防止了排气过程中的酸雾逸出,并可防止外部明火引入电池内部。
安全阀采用低压设计,使蓄电池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使用寿命长
正负板栅采用耐蚀铅钙锡多元合金,气体再化合技术;
极低的胶体电解液浓度,降低了对极板的腐蚀;
高温高湿极板固化工艺,4BS铅膏配方;
专用的化成工艺,保证了极板质量。
深放电性能好
电池抗深放电能力强,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在四星期内充电可恢复原容量;电池深放电后再充电的恢复能力强,在欠充电状态下,有很好的循环耐久能力。
自放电率低
板栅采用重负载铅钙锡多元合金,电池自放电率极低,自放电率≤1.5%/月;高纯度的凝胶状电解液,电池在20℃环境中存放两年,剩余容量仍在50%以上;
密封性能好
极柱采用多层O形密封圈高压密封,不会出现端子渗液现象;电池具有良好的密封反应性能,使用过程中无酸雾溢出,不腐蚀设备,可随设备安装使用。
工作温度范围广
内部过量电解质,在高温及过充情况下工作可靠,电池不会“干化”。
自放电:
充电后的电池若经长期储存,其容量将逐渐减少,并成为放电状态,此种现象称为自放电,且这现象是无法避免的。电池未使用过,也会因电池内部起化学及电化学反应而造成自行放电,现将铅酸的自行放电之情况分述如下:
化学因素:不论是阳板(PbO2)还是阴板(Pb)的活化物质,都需经分解或逐步与硫酸反应(电解液),而转变成较稳定之硫酸铅,这个过程也就是自行放电。
电化学因素:由于不纯物质的存在,电池会因内部形成局部电路或与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造成自行放电。
电池电解质因杂质含量极低,自放电非常小,这源于电池的保持特性。
用于电池制造的电极是通过对镍烧结板进行真空浸渍来生产的。烧结板是通过将CMC中的羰基镍粉浆液涂覆到镀镍钢或镍筛网集电器上并在高温下将其烧掉而制成的。该过程产生具有约80%孔隙率的镍集电器。将烧结板的线圈或板(取决于电池结构)真空浸渍在硝酸镍水溶液中,浸入NaOH浴中以将硝酸镍转化为Ni(OH)2,干燥。重复该过程,直到达到所需的Ni(OH)2负载量为止获得。除了使用硝酸镉溶液浸渍烧结电极以外,通过类似的方法制造负极。将浸渍的钴和镍电极原料条切成一定尺寸,堆叠成板或缠绕成圆柱体,组装在适当的电池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