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YUASA蓄电池EB120 12V120AH原装
电池特点
1、电池抗深放电能力强,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在四星期内充电可恢复原容量。
2、由于电池为胶状固体,电解质浓度均匀,不存在酸分层现象。
3、酸浓度低,对极板腐蚀弱,并采用独特的管式极板,电池寿命长。
4、电池极板采用无锑合金,电池自放电极低。20°C下存放两年后,还有50%以上的容量,即两年内不需补充电。
5、超强的承受深放电及大电流放电能力,具有过充及过放电自我保护性能。
6、凝胶电解质,无内部短路。热容量大,热消散能力强,能避免一般蓄电池易产生的热失控现象,在高温操作时极为可靠,电池不会产生“干化”现象,工作温度范围宽。
7、采用高灵敏低压伞型气阀,使蓄电池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8、采用多层耐酸橡胶圈滑动式密封,保证了使用寿命后期极柱生长时的密封性能。
1、安全性能好:正常使用下无电解液漏出,无电池膨胀及破裂。
2、放电性能好:放电电压平稳,放电平台平缓。
3、耐震动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完全固定,以4mm的振幅,16.7Hz的频率震动1小时,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
4、耐冲击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从20cm高处自然落至1cm厚的硬木板上3次。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
由于采用高纯原材料及长寿命配方、电池组一致性控制工艺,电池组正常浮充设计寿命可达7~10年(≥38Ah)。
不计成本的保证电池组中的每一个电池具有相对一致的特性,确保在投入使用后长期的放电一致性和浮充一致性,不出现个别落后电池而拖垮整组电池。
①从源头的板栅、涂膏量的重量和厚度开始控制;
②总装前再逐片极板称重分级(≥38Ah的电池),确保每个单体中活性物质的量的相对一致性;
③定量注酸,四充三放化成制度,均衡电池性能;
④下线前对电池进行放电,进行容量和开路电压的一次配组;
⑤≥38Ah的电池出库前的静置期检测,经过7~15天的“时间考验”,出库时再检,能有效检出下线时难以检出的极个别疑虑电池;
⑥出库时依据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内阻进行二次配组。
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极化内阻又包括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内阻的存在,使电池放电时的端电压低于电池电动势和开路电压,充电时端电压高于电动势和开路电压。电池的内阻不是常数,在充放电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变化,因为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浓度和温度都在不断地改变。
欧姆电阻遵守欧姆定律;极化电阻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常随电流密度的对数增大而线性增大。
循环寿命
蓄电池经历一次充电和放电,称为一次循环(一个周期)。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工作至某一容量规定值之前,电池所能承受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
各种蓄电池使用循环次数都有差异,传统固定型铅酸电池约为500~600次,起动型铅酸电池约为300~500次。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循环寿命为1000~1200次。
影响循环寿命的因素一是厂家产品的性能,二是维护工作的质量。固定型铅电池用寿命,还可以用浮充寿命(年)来衡量,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浮充寿命在10年以上。
对于起动型铅酸蓄电池,按我国机电部颁标准,采用过充电耐久能力及循环耐久能力单元数来表示寿命,而不采用循环次数表示寿命。即过充电单元数应在4以上,循环耐久能力单元数应在3以上。
仅依靠传统的维护手段,很难保持电池的高可用性。有没有更好的维护手段?其实电池管理系统(BMS)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要想通过BMS提高电池的可用性,不仅要时间了解蓄电池的实际性能数据,还要求能够对蓄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发出告警,指引维护人员正确的应对处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能够准确的对蓄电池的健康状况(SOH=剩余容量/额定容量)进行评估,获得蓄电池更换和梯次利用的有效依据。既降低使用电池的系统风险,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