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华蓄电池蓄电池方案分析:
一、电压不*,个别偏低
1.自放电大造成电压低如果不是盲充或者说以过高的电压进行充电,充电电流是随着充电的进行而减小的。电芯自放电大,使其电压降低比其它快,电压低可以通过存贮后检电压来消除。
2.荷电不均造成电压低电池检测后在荷电时,由于接触电阻或检测柜荷电电流不*造成电芯荷电不均。在短时间存放(12小时)测电压差别很小,但长期存放时电压差别较大,这种低电压并无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充电解决。在生产中荷电后存放超24小时测电压。
二、内阻偏大
1.检测设备差别造成如果检测精度不够或者不能消除接触电组,将造成显示内阻偏大,应采用交流电桥法原理测试内阻仪器检测。
2.存放时间过长锂电池存放过长,造成容量损失过大,内部钝化,内阻变大,可以通过充放活化来解决。
3.异常受热造成内阻大电芯在加工(点焊、超声波等)使电池异常受热,使隔膜产生热闭合现象,内阻严重增大。
闽华蓄电池特点
安全性能好
》贫液式设计,电池内的电解液全部被极板和超细玻璃纤维隔板吸附,电池内部无自由流动的电解液,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无电解液漏出,侧倒90度安装也可正常使用。
》阀控密封式结构,当电池内气压偶尔偏高时,可通过安全阀的自动开启,泄掉压力,保证安全,内部产生可燃爆性气体聚集少,达不到燃爆浓度,防爆性能。
免维护性能
》利用阴极吸收式密封免维护原理,气体密封复合效率超过95%,正常使用情况下失水极少,电池无需定期补液维护。
绿色环保
》正常充电下无酸雾,不污染机房环境、*机房设备。
自放电小
》采用析气电位高的Pb-Ca-Sn合金,在20℃的干爽环境中放置半年,无需补电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适用环境温度广
》-10℃~45℃可平稳运行。
耐大电流性能好
》紧装配工艺,内阻小,可进行3倍容量的放电电流放电3分钟(≤24Ah允许7分钟以上持续放电至终止电压)或6倍容量的放电电流放电5秒,电池无异常。
寿命长
》由于采用高纯原材料及长寿命配方、电池组*性控制工艺,NP系列电池组正常浮充设计寿命可达7~10年(≥38Ah)。
电池组*性好
》不计成本的保证电池组中的每一个电池具有相对*的特性,确保在投入使用后长期的放电*性和浮充*性,不出现个别落后电池而拖垮整组电池。
①从源头的板栅、涂膏量的重量和厚度开始控制;
②总装前再逐片极板称重分级(≥38Ah的电池),确保每个单体中活性物质的量的相对*性;
③定量注酸,四充三放化成制度,均衡电池性能;
④下线前对电池进行放电,进行容量和开路电压的一次配组;
⑤≥38Ah的电池出库前的静置期检测,经过7~15天的“时间考验",出库时再检,能有效检出下线时难以检出的极个别疑虑电池;
⑥出库时依据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内阻进行二次配组
关于国内PV系统产能的评估和测算方法,我其实也仅仅是初步了解。近几个月内看到因为不正确的测算结果导致误解的例子不胜枚举,想大概的介绍下澳洲的测算方法给国内的同业伙伴以作参考,希望对于在开发此类计算程序的工程师也有所帮助。zui重要的,是希望能够给用户在购买前提供一个靠谱的切实的数据,已经安装后自我对照的一个依据。营造一个诚信的经营环境。
目前国内人工测算年产量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错的。zui主要的原因有两个,5.7kW的系统真正能输出多少kW的电功呢?一年到底应该乘以多少天呢?在给出合理的算法之前,我想先介绍下澳洲的系统是怎么测试的。
澳洲的光伏系统工程师大部分是尽量避免手算年发电量的,通常都会选择用软件模拟计算出结果,就包括审查项目的CEC(澳洲清洁能源协会),也是不接受手算的年产量结果的,其原因就是变量太多。
那么哪些数据适合手算呢?InstantaneousArrayPerformance(即时系统电功)和DailyEnergyYield(日发电量)。即时系统电功算的是系统效率乘以系统额定功率,而日发电量是用系统额定功率乘以系统效率乘以PSH(峰值日照小时数)。这些主要的是测试系统是否健康,是否存在严重的遮挡或者坏板,以及逆变器的故障或者追踪效率的下降,规定是半年检测一次。
那么为什么年产电量可以乘以365天呢,而不是288天或者300天或者150天?原因很简单,因为日发电小时数是一个年平均值。热带,亚热带;地中海,内陆,这些地带的降雨量,降雨频率,持续时间都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不存在共通性不可以简单的用365天乘以一个零点几的系数来计算。澳大利亚的销售人员和合同安装工人的确常常被问及年发电量的问题.于是,CEC制定了一套日均单位面积照射表,其数据就是根据往年个月的光照强度采样相加后,除以365天之后的平均值(kWh/m^2),已经把天气因素考虑了进去。这个数据和PSH是一个性质,算法不同结果一样。系统在考虑效率之后,乘以这个小时数,再乘以365天,是相对较准确的年产电量。(贴士:月单位面积光照量的数据可以在NASA或者Meteonom上获得,应该已经覆盖了国内大部分城市)。
系统效率是一个决定产出值准确性的重要参数。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大众盲区,就是对于电功(PowerkW)和电能(EnergykWh),系统效率百分比是截然不同的,差别就在于小时数的引入。所有的小时数,都是在基于1000W/m^2的标准光照强度前提下换算来的,这就默认了发电量是在STC的情况下计算的(standardtestingcondition).电功的计算是不需要考虑小时数,即时的光照强度则成为了对于系统效率影响的zui大变量,而它的影响范围,可以从0至,是线性比例影响,也是所有系统参数里面zui具影响力的一个,如果要准确测量即时的系统电功效率,必须要额外的测量即时的太阳光照强度,目前澳洲通用的是美国Solmetric公司生产的PVAnalyzer。对于系统电能发电效率,需要考虑铭牌误差,朝向和倾角损失,系统维护及电站断电损耗,系统老化及变脏损耗,温度损耗,DC电阻损耗,系统错配损耗,逆变器追踪及转化效率,AC电阻损耗等等,可以说每个系统都会有各自的特点以及不一样的损耗百分比。对于粗略估算的需求,美国和澳洲采用的通用常数是0.77作为估算参考,我相信国内也依然适用。其中,温度损耗必须单独提一下。所谓的5.7kW系统,是在1.5个空气质量,1000W/m^2的光照强度以及25摄氏度的电池温度情况下的发电功。25度的电池温度大约可以理解为0度的环境温度,而房顶的温度曾经烤化过我的板鞋鞋底,温度对系统的影响可见一斑。当然这个是可以计算的根据组件制造商提供的参数表。5.7kW的PV系统在一年内小时平均发电量应该是在4.4kWh左右,加减5%,夏季多些,冬季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