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电池有足够的容量,每年要进行一次容量恢复试验,让电池内的活化活化,恢复电池的容量。其主要是将电池组脱离充电机,在电池组两端加上可调负载,使电池组的放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0.1倍,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电池电压,直到电池电压下降到1.8V/只(对于2V/只的单体电池)或10.8V/只(对于12V/只的单体电池)后停止放电,并记录时间。静置2小时后,再用同样大小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使电池电压上升到2.35V/只或14.1V/只,保护该电压对电池进行8小时的均衡充电后将恒压充电电压改为2.25V/只或13.5V/只,进行10~24小时的浮充。重新对电池组放电,若放电容量大于额定容量的80%。5.防止高温曝晒。电动车严禁在阳光下曝晒。温度过高的会使蓄电池内部压力而使电瓶限压阀自动开启,直接后果就是电瓶的失水量,而电瓶失水必然引发电瓶活性下降,加速极板软化,充电时壳体、壳体起鼓、变形等致命损伤。
近段时期,锂电池的蓬勃发展让本处于动力电池“老大哥”地位的铅蓄电池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日前,国家工信部的一则公告似乎又重新将铅蓄电池行业拉回到人们的视野。
10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为促进铅蓄电池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其对2012年发布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和《铅蓄电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并发布了《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和《铅蓄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而《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将在《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正式发布之日废止。
新规促行业整治“常态化”
对于这则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行业新规,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刚刚结束的“2015中国国际铅酸蓄电池高峰论坛”举办间隙告诉记者,与此前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相比,《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刘彦龙表示,国家环保部不再组织环保核查工作,但《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更为细致和严格,未通过准入核查的企业仍需重视各项环保检查,企业还需要充分利用公开的环境信息,了解铅蓄电池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
《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新增了有效期限,规定进入规范公告名单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有效期为4年。这意味着,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各项治理、规范工作并非“一劳永逸”,而应“常抓不懈”,一旦有某些方面不达标,仍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整治过程痛苦仍需坚持
在经过2012年开始的“环保风暴”和准入核查后,铅蓄电池行业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据刘彦龙介绍,从2013年至今,环保部公布了3批共46家通过环保核查的电池生产企业名单。工信部在此基础上公告了3批共26家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第四批名单的公告工作目前正在进行。
谈到目前整个行业的现状,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酸性蓄电池分会理事长、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生却用“艰难、痛苦”来形容。在他看来,目前整个铅蓄电池行业正处于一个艰难、痛苦的阶段。此前的铅蓄电池行业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发展环境,行业要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状态,需要一段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规企业在各方面增加投入进行整改,而一些非法企业仍在违法、违规生产。这也导致了正规企业的产品利润率远低于非法企业,使正规企业的整改积极性受到打击。
刘宝生强调,对于正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而言,这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必须忍耐,要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要做好自己的事。企业也要有信心,相信整个铅蓄电池行业将逐步得到净化,Zui终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