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家居企业认证攻略:绿色产品认证与绿色建材认证怎么选?
在 “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认证已成为建材家居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与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作为两大核心体系,既协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在定位、标准和适用场景上各有侧重。建材家居企业该如何精准选择,才能兼顾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
一、两大认证的核心共性:
服务绿色发展的 “双引擎”
1
政策目标同向
均深度对接国家 “双碳”战略,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纲要》要求,通过认证推动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碳排放,从源头践行绿色制造理念。
2
环保要求趋同
都将资源节约(如原材料利用率)、污染控制(如 VOC排放)、健康安全(如甲醛含量)作为核心指标,倒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3
流程与价值共振
认证流程均涵盖 “申请 - 审核 - 检测 - 发证 - 监督” 全链条,由第三方quanwei机构(如CQC、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执行。获证后,企业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更可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中享受优先资格,直接赋能市场竞争力。
二、五大维度差异对比:
精准定位认证需求
1
覆盖领域:
全品类 vs 垂直深耕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整合建材、家电、日用品等全品类,适合多产品线企业实现 “一品一证”,降低重复认证成本。
中国绿色建材认证:聚焦建筑产业链,针对涂料、门窗、节能玻璃等细分领域,是工程市场的 “准入门槛”。
2
主管体系:
跨行业统筹 vs 建筑强关联
绿色产品认证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导,政策补贴覆盖广;绿色建材认证由住建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推动,直接影响绿色建筑星级评定。
3
标准依据:
综合评价 vs 性能优先
绿色产品认证执行 GB/T 33761 通则 + 行业细分标准,考核资源、能源、品质多维度;绿色建材认证基于 GB/T35601,突出建材性能(如门窗保温系数)与环保指标。
4
市场标识与互认性:
通用标识 vs 行业专属
绿色产品认证 “绿叶” 标识接轨国际标zhun;绿色建材认证专属标识在建筑圈内认可度极高,是高端项目的必备资质。
5
政策适配:
普惠补贴 vs 行业刚需
前者享受国家层面补贴(如政府采购加分),后者深度绑定建筑政策(如星级建筑强制使用绿色建材)。
三、实战选择指南:
三类企业的差异化路径
1
建筑工程导向型企业
(板材、涂料、门窗厂商)
双认证策略:优先取得绿色建材认证(工程准入),同步申请绿色产品认证(政策补贴),例如涂料需满足 GB/T 33761 与GB/T 35601 双重标准。
星级认证重点:关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针对铝合金窗等品类申请三星级认证,提升高端项目竞争力。
2
家居消费品企业
(家具、卫浴、软装品牌)
全品类整合:以绿色产品认证为主,一次性覆盖多产品线,打造 “全系列绿色产品” 概念,强化终端市场信任度。
3
出口型企业
(跨境电商、海外工程)
分市场布局:对接 GEN 成员国家可申请十环认证(国际互认),欧盟市场结合 CE 认证与绿色产品认证,满足多元标准需求。
四、认证准备三步曲
1
对标目录与标准登录 “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核对产品是否在认证目录内,下载 GB/T标准逐项排查指标(如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
2
全流程合规管理
从原材料采购(如再生材料)到生产工艺(如低 VOC 生产线),建立 3 年以上合规档案,确保现场审核高效通过。
3
动态跟踪政策红利
关注工信部、住建部补贴清单,绿色建材企业可申请 “绿色制造” 专项技改资金,绿色产品企业可纳入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