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士UPS不间断电源GT2KS 在线式2KVA/1.8KW 外接电池组
金武士UPS不间断电源GT2KS 在线式2KVA/1.8KW 外接电池组
容量 | 2KVA/1.8KW |
型号 | GT2KS |
GT2KS输入参数
整流器类型 | IGBT整流 |
额定电压 | 220Vac |
输入电压范围 | 115~300 VAC |
输入频率范围 | 40Hz~60Hz(可调) |
输入功率因数 | >=0.99 |
GT2KS输出参数
额定输出功率 | 2KVA/1.8KW |
额定输出电压 | 220Vac |
输出频率 / 输出功因 | 50/60 Hz +/- 0.5Hz / 0.9 |
工作方式 | 在线式 |
输出波形 | 正弦波 |
转换时间 | 0ms |
过载能力 | 125%,50s |
GT2KS电池和运行时间
电池型号 | 免维护密封铅酸电池 |
标机后备时间 | 半载:≥11分钟 |
电池包型号 | 12V7AHX6 |
电池典型充电时间 | 8小时 |
电池电压 | 72V |
GT2KS系统参数及标准
安装方式 | 塔式 |
整机效率 | Up to 90% |
电磁兼容 | ICE/EN/AS 62040-1;CISPR 22 A级 |
浪涌保护 | ICE/EN 62040-2,满足ICE/EN 61000-4-5 |
防护类型 | IP20 |
GT2KS通信和管理
接口端口 | RS232,可选Wedpower卡、AS400卡 |
控制面板 | LED状态指示 |
有声报警 | 市电停电时报警4秒一次:特别的低电池报警每秒一次 |
GT2KS物理指标
W | 425.00 mm |
D | 190.00 mm |
H | 328.00 mm |
重量 | 22.50 KG |
颜色 | 黑色 |
GT2KS环境
工作环境 | 0 - 40 °C |
工作相对湿度 | 0 - 95% |
操作高度 | 0-1500米 |
存储温度 | -5 - 45 °C |
存储相对湿度 | 0 - 95% |
存储高度 | 0-1500米 |
听觉噪音距设备表面 1 m 处 | <40.00 dB |
GT2KS保修
标准质保 | 3年内维修或更换 |
(一)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不完善
新能源配储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时长、比例,而是建立起相应的成本疏导途径,目前,新型储能收益普遍不足。一方面,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不成熟,其技术优势无法通过电力市场充分发挥价值,可以实际参与交易的品种仍然有限,导致储能项目盈利困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多地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但国家层面统一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政策尚未出台。新型储能建设运行成本不能通过输配电价疏导,成本多由新能源电站单一主体“买单”。有业内人士指出,华能在山东的储能项目,56%的收入来自新能源项目的租赁,即靠租金维持储能电站的生存,这意味着新能源项目要付出大量的租用储能电站的成本。
(二)部分地方新型储能项目“建而不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发展目标合计超过6000万千瓦,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目标的两倍。需要注意的是,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标准缺失等因素影响,当前部分储能项目盈利水平不高,存在新型储能规划与实际装机差距较大、“建而不用”等问题。还有部分地方调度部门“嫌弃”新型储能规模小、“不愿调”,难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新能源配建储能的实际利用率不高
部分地方不少新建的新能源项目都配置了储能电站,但由于主动支撑等能力不足,利用率普遍偏低。受收益模式不明确、设备质量等原因影响,据统计,2022年新能源侧配置储能日均充放电次数仅为0.22次。另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新能源配储在弃电期间至多一天一充一放运行,个别项目存在仅部分储能单元被调用、甚至基本不调用的情况,所调研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2%,而新能源配储系数仅为6.1%,相比火电厂配储15.3%、电网侧储能14.8%、用户侧储能28.3%的利用系数,显然,新能源配储整体调用情况不理想。这也与新能源利用率很高有关。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定量分析,按新能源利用率95%测算,在不考虑新增煤电灵活性改造、新型储能以及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情况下,2025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调峰缺口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2030年调峰缺口达到1.6亿千瓦左右。通过新能源优化配置储能,可以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利用。而全额消纳通常是包括但不限于并网规模、网架结构、系统综合调节能力、调度运行安排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缺乏新型储能等调节能力支撑的情况下,新能源利用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有关建议
(一)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新能源与储能
推动价格疏导,研究出台国家层面的新型储能两部制电价政策,提升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和疏导机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分摊新型储能建设成本。加快制定大型新能源基地、调节支撑电源和外送通道统筹规划配置、调度运用新型储能相关标准规范,创新消纳政策机制。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加强“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系统示范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模式,支持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设施,推动“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大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力度。
(二) 坚持市场导向,鼓励新能源配建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建立能够反映电力资源稀缺属性的电价机制,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引导配建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丰富新型储能参与的交易品种,发挥配建储能和新能源电站的整体联动作用,实现新能源项目的效益Zui大化。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优化储能服务市场算法规则和储能调用机制,探索储能参与碳市场和绿证市场,疏解储能成本。新型储能是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盈利不能只靠电价政策,也应从运行角度考虑,容量电价实施需要做好前期规划。
(三)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增强技术竞争力及产业链的安全
通过能源创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持续增强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新一代电网、储能、源网荷储衔接等关键技术和ups电源等核心装备的突破,加快储能技术、特别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储能问题的解决,以应对风光项目的不稳定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