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是由正极板、负极板、AGM隔膜、稀硫酸电解液、安全阀、电池壳和电池盖等组成。电池可组装成2V、6V、12V,电池每2V为一单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2、普通的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板析出氧气,负极板析出氢气,电池中释放出大量气体。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采用特殊的电池结构和免维护极板,使电池在浮充电过程中,正极板产生的氧气通过隔膜在负极板表面复合,并抑制负极板氢气的析出,电池不会释放氧气。正极板腐蚀产生的极少量氢气通过电池上安全阀排出。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无酸雾析出,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
二、 使用和维护中注意事项以及分析
(1)电池的额定容量
24Ah(包括24Ah)以下的电池的额定容量是指20时率下的容量;
例如:12V7Ah
又例:12V100Ah
(2)不率及放电终止电压
(3)电池的实际容量
2、环境温度
(1)电池在环境温度-20℃~50℃内都能工作,但电池额定容量和寿命都是相对于25℃而言。环境温度低于25℃时,电池实际容量降低;环境温度高于25℃时,电池实际容量增加,寿命缩短。实际容量与使用温度关系见图1。
特别注意:电池的理想使用温度为20℃~30℃。为保持电池使用寿命,电池室应安装空调。
(4)在不具备安装空调的使用环境下,配置带“温度补偿功能”的充电器也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方法之一,温度补偿系数为±0.003V/单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每升高1℃,降低浮充电压0.003V/单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每降低1℃,升高浮充电压0.003V/单体。
(6)电池充足电后,电解液冰点为-70℃,而放电后电解液冰点仅为-5℃,在低温下使用或贮存时,一定要慎重,若电池内结冰,电池将失效而报废。
3、充电方式
电池通常浮充使用,也可以循环使用,请勿采用恒电流方式充电,要求采用限流—恒压方式充电,即前期控制电流,后期控制电压的充电方式。
(1) 不同条件下的充电参数,见表一
<span color:#444444;font-size:9pt;"="" style="padding: 0px;margin: 0px;">10~30 |
一边是美国毫无顾忌地对中国光伏实施了“双反”,另一边,在我国对美多晶硅实施反倾销,并出台“58号文”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审批的前提下,2014年11月份,我国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却出现了环比上升200%的增长。
日前,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根据海关数据统计编写的《2014年1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出口市场分析》(以下简称《市场分析》)显示,2014年1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再创历史新高,当月进口量达11729吨,环比增加45.3%,同比大幅度增长48.2%。而今年1月份-11月份累计进口了92982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9%。
基于此,硅业分会预计我国今年全年多晶硅进口将突破10万吨,比以往高年份增长23%。
美国多晶硅钻空子
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华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其认定中国大陆的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倾销幅度为26.71%至165.04%,补贴幅度为27.64%至49.79%;中国台湾地区的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倾销幅度为11.45%至27.55%。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业界曾寄望“我国对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可以成为谈判“筹码”,令中国有机会在中美光伏争端中,扳回一局。
12月17日,那份可能祸及中国光伏30亿美元出口额的终裁结果还是来了。根据计划,这一裁决被付诸实施(海关正式开征“双反”关税),还需获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拟于2015年1月29日公布)。但以史为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从未推翻过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在业界看来,美国二次“双反”的局面几乎已不可逆转。
2012年7月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并于2013年7月份公告了初裁结果。2014年1月20日,经过详实的调查,商务部公布了“对美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57%反倾销税,对韩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2.4%-48.7%反倾销税”的终裁结果。此后,我国又于今年8月14日暂停了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58号文”,相当于暂时禁止了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
中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裁决后,进口量却屡屡再创新高,就此,硅业分会透过《市场分析》表示,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规避“双反”漏洞明显,11月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为7871吨,占比达67.1%。其中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3614吨,在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中占91%,其余从一般贸易渠道进口的为不受“双反”影响的半导体多晶硅;二是对韩国企业只裁定低至2.4%的反倾销税率,助长了韩国多晶硅企业继续扩张之风,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海关统计11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4017吨,占总进口量的34.2%,连续7个月位居进口量首位;三是“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审批”的“58号文”发布后,与执行日之间的半个月空档期内,各地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突击审批新的多晶硅总量超过10万吨,尤其是美国的一家企业和国内企业签订高达3万多吨多晶硅加工贸易合同,8月14日-8月31日与美国签订的加工贸易订单,在11月份尤为明显的显现出来。“58号文”的出台,反而使原本相对高税率的美国多晶硅企业钻了空子,基本全量落实了新一年的销售计划。
韩国多晶硅大力倾销
《市场分析》显示,11月份,我国分别自韩国、美国、德国三国共进口多晶硅10440吨,占总进口量的89.0%,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4017吨,占总进口量的34.2%;从美国进口量为3976吨,占总进口量的33.9%;从德国进口量为2448吨,占总进口量的20.9%;其他地区进口量为1289吨,占总量的11.0%。
硅业分会分析称,11月份单月多晶硅进口量突破万吨,达到11729吨的前所未有大进口量。除了自韩国和德国进口量均有增加的原因外,自美国进口量骤增200%是11月份进口量大幅飙升破万的主要原因。
按贸易方式来分,2014年1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为3858吨,占比为32.9%,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7871吨,占比为67.1%。1月份-11月份累计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达67046吨,占总进口量的72.1%。
硅业分会认为,正是由于暂停加工贸易审批的漏洞,国内企业与美国订单大增,美国多晶硅企业都开足马力,满产释放。而从韩国进口占比日渐增加,主要原因是:2.4%的反倾销税对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响,故韩国向中国出口多晶硅无论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还是加工贸易方式都毫无顾忌;对美国和德国相对高的惩罚性关税促进了美国和德国多晶硅厂商在韩国建厂设立多晶硅项目。
从5月份开始自韩国进口量一直维持各国首位,致使1月份-11月份累计进口量达32152吨,占累计总进口量的34.6%。硅业分会就此指出,从韩国进口占比日渐增加,主要原韩国本土多晶硅企业经历“双反”终裁后,被征税率较低的企业逐渐恢复生产,产量逐渐释放。韩国对我国的倾销幅度确不容小觑,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