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下简称蓄电池)监控装置的使用,给蓄电池的运行与维护带来了便捷,但因蓄电池监控是属于外接设备,也给蓄电池的运行带入一个故障点。
蓄电池监控从取电模式分为外接电源与从电池本体取电两种,可以实现蓄电池电压、温度的实时监测、定期对电池内阻的检测。其中外接电源模式对蓄电池本体影响要小,如从电池本体取电的监控装置则对其耗电量、耗电一致性、监控稳定性要求均要求比较高,以减少因电池监控模块本体差异过大或因单个监控模块故障对电池性能产生影响。
结合以往电池监控使用案例与经验,因蓄电池监控的不正确选择与使用,导致电池本体出现故障及安全隐患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使用电池监控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监控接入时间: 若监控装置是从电池本体取电时,应确保电池在未充电状态下,监控的耗电单元不接通电池本体。尤其是新建项目,从电池与监控安装完成后,到充电设备开机对电池本体开始充电相隔可能长达几个月,此时易造成电池过放电。严重时,在低温环境下因监控过放电导致内部结冰撑破池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主机运行模式: 如采用从电池上取电的监控装置时,电池组的充电设备(UPS、高压直流等)应避免使用休眠模式(间歇式充电模式),以免造成电池充电不足,影响电池一致性、寿命等性能.如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此模式,请与厂家联系。
3、内阻测试频次: 蓄电池监控对电池进行内阻检测时,因多采用放电法对整组电池分段、逐一进行测试,电池组的浮充电压一致性会受到破坏,需一定时间进行恢复,若频繁进行内阻测试,易造成电池组浮充电压不一致、部分电池充不饱电、容量不足,建议内阻测试周期不低于1次/3个月。
4、监控装置安装: 粘贴于蓄电池外壳表面的监控装置及部件,不应含对蓄电池外壳产生腐蚀、开裂的有害材料,具体可咨询蓄电池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