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狮蓄电池ST12-33 12V33AH规格及参数说明
金狮蓄电池特点:
一、完全密封,不需维护,不需定期测比重,不需加酸加水,无酸和人工的花费。
二、由于不需要维护通道,占地少(与传统电池比可少67%)。
三、由于无酸溢出,不需要特殊通风设备(与传统电池房间相比,通风设备少75%)。
四、电池出厂时以充足电,不需要初装工作。
五、电池不属于危险货物,可进行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
技术参数尺寸表:
行标型号 | 工厂型号 | 外壳材质 | 额定电压(v) | 标准容量(AH) | 外形尺寸(mm) | 参考重量(KG) | 端子类型 | |||
长(L) | 宽(W) | 高(H) | 总高(H) | |||||||
12V5AH | ST12-5 | ABS | 12 | 5 | 90.5 | 70 | 101 | 107 | 1.55 | 2 |
12V7AH | ST12-7 | 7 | 151 | 65 | 94 | 100 | 2.35 | |||
12V12AH | ST12-12 | 98.5 | 95.5 | 101.5 | 3.7 | |||||
12V17AH | ST12-17 | 17 | 181 | 76 | 168 | 1681 | 5.3 | T4 | ||
12V24AH | ST12-24 | 24 | 175 | 165 | 128 | 8 | T3 | |||
12V26AH | ST12-26 | |||||||||
12V35AH | ST12-35 | 35 | 196 | 182 | 10.2 | |||||
12V38AH | ST12-38 | 38 | 13.5 | |||||||
12V40AH | ST12-40 | 40 | ||||||||
12V65AH | ST12-65 | 350 | 167 | 174 | 20.5 | |||||
12V100AH | ST12-100 | 331 | 220 | 240 | 31 | |||||
12V120AH | ST12-120 | 120 | 407 | 208 | 34 | |||||
12V150AH | ST12-150 | 150 | 483 | 170 | 241 | 41.5 | ||||
12V200AH | ST12-200 | 200 | 522 | 245 | 57.5 |
应用领域与分类:
◆?免维护无须补液 ● UPS不间断电源;
◆?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 消防备用电源;
◆?适应温度广 ● 安全防护报警系统;
◆?自放电小 ● 应急照明系统;
◆?使用寿命长 ● 电力,邮电通信系统;
◆?荷电出厂,使用方便 ● 电子仪器仪表;
◆?安全防爆 ● 电动工具,电动玩具;
◆?独特配方,深放电恢复性能好 ● 便携式电子设备;
◆?无游离电解液,侧倒仍能使用 ● 摄影器材;
◆?产品通过CE,ROHS认证,所有电池 ● 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
符合标准 ● 巡逻自行车、红绿警示灯等。
金狮蓄电池特性:
● 设计寿命(25℃):7+年(34AH以上);5年(26AH以下);
● 阻燃的单向排气阀使电池安全具有长寿命
● 吸附式玻璃纤维棉技术使气体符合效率高达99%,使电解液具有免维护功能
● 计算机设计的低钙合金板栅,降低了气体的产生量,并可方便的循环使用
● 多元格的电池设计使电池安装和维护更经济
● UL的认证
● 可以以任何方位使用。竖直,旁侧,或端测放置
● 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民间航空组织(IATA/ICAO)的特别规定A67,可以航空投运
● 可以以非危险品(DOT-CFR49款171-189部分)进行地面运输
● 可以以非危险品(根据IMDG修正27款)进行水路运输
金狮蓄电池ST12-65 耐低温 长寿命 质保三年
性能特点:
◆以气相二氧化硅和多种添加剂制成的硅凝胶,其结构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可将吸附在凝胶中,凝胶中的毛细裂缝为正极析出的氧到达负极建立起通道,从而实现密封反应效率的建立,使电池全密封、无电解液的溢出和酸雾的析出,对环境和设备无污染。
◆ 胶体电池电解质呈凝胶状态,不流动、无泄露,可立式或卧式摆放。
◆板栅结构:极耳中位及底角错位式设计,2V系列正极板底部包有塑料保护膜,可提高蓄电池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合金采用铅钙锡铝合金,负极板析*电位高。正板合金为高锡低钙合金,其组织结构晶粒细小致密,耐腐蚀性能好,电池具有长使用寿命的特点。
◆ 隔板采用进口的胶体电池专用波纹式PVC隔板,其隔板孔率大,电阻低。
◆ 电池槽、盖为ABS材料,并采用环氧树脂封合,确保无泄露。
◆极柱采用纯铅材质,耐腐蚀性能好,极柱与电池盖采用压环结构即压环与密封胶圈将电池极柱实现机械密封,再用树脂封合剂粘合,确保了其密封可靠性。
质量保证期限:视使用方法及使用客户,质保期为三年。
近几天,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电动车电池企业都挺糟心的。因为正在讨论中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把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规范条件》捆绑在了一起。
简单来说,就是即便进入了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这款车用的电池还必须进入《规范条件》的产品目录,才能获得国家的相应补贴。
而这个电池规范条件去年就出台,但当时并非强制性,很多企业并没太在意。而新规一出并没给企业喘息的机会,7月1日以后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车型使用的电池必须在目录之内。
这下子各种声讨的声音都蹦出来了,比如国家一刀切的政策把外资排除在外实际是保护落后啦,国内电池企业技术和产能都跟不上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产能啦……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这要从两种技术路线谈起。国际上电动汽车电池大都以三元锂电池为主,国内的电池企业早期都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比如比亚迪,而在特斯拉带红了松下的三元锂电池之后,自主品牌也都开始转向采购外资品牌。
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就是体积大、成本高、能量密度偏低、续航里程短;它的材质稳定性高于三元锂电池,自燃的风险也就更低。
在新能源骗补一事发酵之前,这种技术路线之争还算在水面之下,而骗补被揭露之后,政府层面以三元锂电池安全性待考为由,强行规定大客车只能用磷酸铁锂电池。
几个月之后,又出台了这一招貌似“更狠”的决定,因为目前进入目录的25家都是国内电池企业,也大都以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按照这个逻辑,对于绝大多数使用外资品牌三元锂电池的自主品牌来说,想拿到补贴必须立马换供应商,产品调试匹配也都会面临巨大挑战。